首页 > 诗文 > 元好问的诗 > 论诗三十首·二十七

论诗三十首·二十七

[金朝]:元好问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论诗三十首·二十七鉴赏

  这首诗回顾了宋诗的发展,批评苏黄后学抛弃欧、梅关注现实、平易自然的诗风。宋太祖到仁宗(960-1063)约100年时间里,文坛上总的倾向是承袭晚唐余风,内容单薄,文风华靡。尤以取法李商隐的西昆体缺乏李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专门模仿李诗的艺术外貌,只注重音节铿锵,辞采精丽,又喜用典故,力图表现才学工力。这种诗风一直到北宋中的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人从理论到实践上继韩柳提倡古文进行诗文革新才得以扭转。因此元好问称“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指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诗人(其诗歌成就及流弊参看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六首)。“金陵”是指王安石,王安石也是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公之治经尤尚解字,末流务为新奇,浸成穿凿。朝廷患之。诏学者兼用旧传注,·····于是学者皆变所学,至于著书以诋公之学者,且讳称公门人。”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王安石的一些著作被朝廷禁止,不少门人亦讳言是其门人,所以元好问说“讳学金陵犹有说”。但是苏黄后学、江西诗派不注重思想内容,一味求奇求变,连欧阳修、梅尧臣都废而不学,元好问责问批评了这种风气。

元好问简介

唐代·元好问的简介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 元好问的诗(549篇)

猜你喜欢

大都即事六首 其二

宋代张宪

三月西山道,春风平则门。绣鞍红叱拨,毡帽黑昆崙。

衣襆分香裹,壶瓶借火温。醉归杨柳月,绿雾掩黄昏。

门前有垂杨

明代沈周

门前有垂杨,枝叶何靡靡。

飘花欲及地,忽复因风起。

正月四日喜许氏女得甥

明代沈周

汝寡无丁男,托命惟一女。活世真废人,盲瘖无乃是。

今年女有育,正月利弧矢。乃是四日生,六日方闻喜。

感怀冬夜

明代赵迪

穷冬天地闭,积雪暗河关。身世随孤雁,家林隔万山。

江声回积梦,灯影对愁颜。遥夜心千里,萧萧两鬓斑。

建炎己酉十二月五日避乱鸽湖山十绝句 其三

宋代王庭圭

幡竿插入千岩底,鸟语飞来绝壁间。洞口行人迷处所,不知钟梵锁孱颜。

迈陂塘 金陵王木齐追送予海上,以词录别,依韵和答

清代程颂万

一舟停、佛狸祠下,酒边人与花遇。金焦双送南朝客,海上圆波重聚。

相记取。只那夕朱楼,我汝销魂处。帘栊遍数。又露掠篷低,风销蜡黯,草草别君去。